本报讯(通讯员张华 记者陈彬)二氧化碳移除技术(以下简称碳移除)是降低全球碳排放、为地球降温的重要举措。天津大学副教授金超团队联合国内外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最大限度减少碳移除依赖的地球降温发展路径。该研究利用全球气候变化的综合评估模型,部署了6种不同的碳移除方法,即造林/再造林、生物能源与碳捕集储存、直接空气捕集储存、生物炭捕集、强化岩石风化捕集、海洋固碳,进而模拟不同程度碳移除依赖场景下世界经济、能源系统、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并入选当期封面文章。
研究团队以移除10亿吨(低)、80亿吨(中)、220亿吨(高)二氧化碳为例,表明在低碳移除依赖下,将显著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进而降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颗粒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研究预测,到2050年,在低碳移除依赖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达到总发电量的90%以上。
研究发现,在6种不同的碳移除方法中,生物能源与碳捕集储存和直接空气捕集储存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海洋固碳的高成本导致其发挥的作用甚微。就全球不同大洲发展来看,碳移除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生物能源与碳捕集储存将在非洲、亚洲、欧洲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但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区部署直接空气捕集储存相对便宜。
研究发现,过度依赖碳移除会给人类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包括高碳排放产业推迟减排、化石燃料基础设施继续使用造成的锁定效应以及为了降碳大量占用既有耕地牧场资源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