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力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宇光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ev)聚糖图谱的快速、高灵敏、选择性分析,并用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精准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通讯》发表。
相比于其他乳腺癌亚型,tnbc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由于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tnbc的临床诊疗手段有限。
“ev携带的聚糖在肿瘤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具有重大潜力。”孙佳姝告诉《中国科学报》,“但由于体液环境复杂、ev异质性强,且传统糖类分析方法复杂繁琐、灵敏度不足,血液样本中的ev聚糖图谱测量面临挑战。”
该项工作中,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ev聚糖热泳分析新方法(evlet),采用荧光修饰的凝集素特异性标记血浆中ev的表面聚糖,通过振动膜过滤去除未结合的凝集素、可溶性糖蛋白和脂蛋白等干扰物质,进一步利用微流控热泳富集ev并放大与其偶联的凝集素荧光信号,实现ev聚糖的高灵敏、定量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方法高两个数量级。
研究人员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实验手段,筛选出一组特异性凝集素探针获取临床血浆ev聚糖图谱,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ev聚糖特征,在实验中实现tnbc精准诊断,且准确率达到91%。在tnbc疗效监测方面,ev聚糖特征对疾病进展或缓解的判断准确率达到96%,并可作为tnb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为基于ev聚糖图谱检测的非侵入性癌症管理提供了新方法。(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双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