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教授沈国春团队研究发现,植物界也存在“穷则思变”的生存智慧——植物在面对困境时主动寻求变化,以谋求长久发展。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研究团队围绕处于竞争劣势的植物如何维持自身种群这一问题,进行了为期3年的幼苗实验,并基于10个乔木物种6750株幼苗的10个关键功能性状,全面系统地检验了不同情境下种内性状的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在缺乏竞争的均质环境中,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竞争能力之间相互独立,而一旦引入种间竞争或置于空间异质环境,两者之间就显示出强烈的权衡关系。具体而言,竞争能力较弱的物种展现出更高的种内性状变异。
研究进一步揭示,这种权衡关系主要由弱竞争物种的功能性状可塑性响应驱动。当这些物种面临种间竞争或异质性环境的挑战时,它们的功能性状,特别是细根性状会展现出高度的可塑性变化,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穷则思变”。相比之下,强竞争物种的种内性状变化远小于弱竞争物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