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据报道,江苏苏州的朱女士与丈夫被封控在上海,13岁的儿子独自在家中待了66天,上网课写作业同时还将宠物猫狗照顾得特别好。朱女士表示,家里小区未被封控前会给孩子点饭吃,周末也会通过视频教他简单烹饪,虽然回家后发现家里有些凌乱,但是没有生气,只觉得心疼和心酸。(相关报道见a5版)
这名13岁的孩子因疫情防控所收获的别样成长,也启示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虽然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但仍有家长不舍得放手。如果不是因疫情封控,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可能朱女士也会整天围着孩子转,照顾孩子的生活,也就难以发现原来孩子还有这么大的潜力。
孩子的依赖性与长不大,都是父母大包大揽的结果。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生活能力,并不需要专门创设环境,而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承担家庭责任。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放在第一位,这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很多家长都特别关注辅导孩子的作业,寻思以怎样的方法可以提高辅导效率。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停止线下教学,孩子在家里上网课,这更让部分家长抓狂,自己要居家办公,孩子又要上网课,忙得团团转。针对家长的这种抓狂情形,有的地方的宾馆还推出“网课房”业务,宣传“酒店托娃”的好处。
实际上,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家长根本就无需辅导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上网课,孩子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教孩子识字拼音、算术等,可却忘了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给孩子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与行为规范。如教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洗自己的手巾、内衣内裤等等。
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就让孩子一直难以长大,上小学还要家长帮整理物品,给孩子穿鞋、穿衣等等。去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两会“委员通道”上告诉家长,“我教了40多年高中,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
最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发布,把劳动课单独设立为一门课程,这体现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家长应该通过让孩子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朱女士可以为与孩子分开两个多月而感到心酸,但不必因为孩子自己做家务、把自己和猫狗都照顾得很好而感到心酸,后者反而是家长应该感到高兴的事。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空间。一些家长不理解“为何自己辛苦付出孩子却不领情”,其实,这就是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剥夺了孩子的体验、实践机会。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成为家长所希望的样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这让家长和孩子都很累。
疫情防控之下让孩子照顾自己,是迫不得已,更需要家长有主动给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生存能力,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