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翻看网络,发现一个古老的“问题”:在据认为“文化素质”层级较高的知乎上面,“网文的兴起是否毁了中国文学?”居然成了热帖。
之所以说是老问题,是因为在移动网络未成熟之先,舆论场就有“文学已死”的论调,后来网络文学出笼,又有“网络文学”不是文学的判断,再后来,网络小说兴旺发达,哀叹“文学”落寞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如今,“网文”——大约指称的是不同于网络小说的短小文字集合体——盛行已然是常态,没想到,可能观念还停留在“旧”文学范畴内的雅士,竟然滋生出“网文毁了文学”的忧虑来。
就知乎上面的评论而言,应该说多数人并不太认同这一判断,但既然跻身“热帖”,也意味着有为数众多的人对相关的问题比较关注。
坦率地说,在下是不太认同将网络小说、网文拿来与“文学”比较的。文学本身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不能说网络小说,或者网文不是“文学”。比如今日网络媒体中的各种叙事、随笔,甚至是议论、质疑之类的文字,实际上也是文学范畴内的精神活动。这些文字,也许只是短暂即逝,也许幼稚可笑,但它们也是人的大脑编织出的情绪、观点,是人们对人、对事的描述和判断……总之,如果我们不将之归类到“文学”园子里,恐怕其他的限定更不科学。
就“文学”需求层面来看,更不能轻易地给出武断的说词。不错,网文和网络小说一样,绝大多数阅读者在文化素质、素养上,不能比肩受过科班系统教育的“文化人”,但考虑到”民间文学“也是文学,我们就不可以独尊《红楼梦》而排斥街巷、茶肆里大众喜爱的评书。实际上,即便是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不熟悉文字,却对《三国演义》《水浒传》情节、人物了然于心的老派”文学爱好者”。须知,这些可是经典文学名著。
不错,我是不太喜欢网络文学给予的体验,原因是一些阅读者多的作品,吸引人的无不是讨巧阅读者的情节和内心或有的观念,甚至是想象共同体中低俗文化建构下的程式化叙事,这些网络小说和网文,不仅缺乏深刻思想,而且,不夸张而言,很少能够让阅读者去追问、去反思。
然而,它们依旧是“文学”,可能是文人雅士消遣时间的读物,也可能是从未有过(产生过)人生追问的群类,更容易接受的故事讲述。
至于“文学”的势弱,倘若我们仅仅是将那些布满象征、暗喻,甚至是故意晦暗雕琢文字的作品,才视为“文学”的话,“毁了”的说法也不成立。回溯“文学”最辉煌的时光,那些文化史上看起来无处不在、影响广泛的经典文学作品,事实上也只是少数人在阅读。而今天,这些经典,无论是读者数量,还是书籍售卖的绝对数,都远远高于“文学鼎盛”的日子。不同是,当下网络的便捷带来了更多的参与者,由之让一些人产生了经典文学寂寥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