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曼(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知名博主“大力如山”曝光了几家知名券商的研究所的实习生,冒充正式员工招聘实习生,帮其完成实习工作的事情,或是打着正式员工的旗号,大搞“付费内推”。被点名的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以及开源证券,纷纷发布公告回应此事。(5月25日 澎湃新闻)
暑假来临,不少大学生踏上了实习的道路。在人们以往的认知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习赚一笔零花钱,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甚至靠实习可以为下一学期攒下学费和生活费。然而,“付费实习”“天价实习”等屡屡成为网络热点,这是为何?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另据中国青年网不久前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6.2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在就业环境越来越不明朗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的求职焦虑,已经蔓延到了实习上,希望能在校期间获得一份大公司的实习经历,为将来的就业铺路。
然而,要想得到一个亮眼的实习经历,给自己求职就业“加底气”,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不惜花费高额费用,接受了“想要找到工作就得先付钱”的话术。就算明知付费实习是坑,仍有学生主动踏进去。一些学生认为,为了一份漂亮的实习履历,被薅些羊毛不算什么。在就业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不少大学生执着于找到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为自己的简历加分。
实习单位为了利益放弃“把关”一环,导致有关“付费实习”的广告营销遍布各地,这也让“付费实习”以一种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平台上,几乎使其“以假乱真”。除此之外。监管部门的缺位也为“付费实习”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笔者认为,大学生应理性看待实习机会,实习单位收取费用也应有一定的监管机制,靠花钱刷来的实习简历不可取。而且,寻找实习岗位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收集、筛选的过程,是学生能够对自身就业胜任力进行提前考核的很好途经,如果只是依靠中介去找个实习,反而失去了实习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