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蕾(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魏猛
发现宝宝有些“地包天”,福建福州居民梅女士在当地一家连锁口腔诊所矫正科医生的建议下,给3岁的孩子戴上了活动矫正器。(5月23日 《法治日报》)
家长希望为孩子进行牙齿矫正不无道理。据中华医学会调查显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我国错颌畸形总患病率为67.82%,在6-11岁换牙期的出现率为71.21%。当然,一副整齐的牙齿的确是颜值的加分项。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拥有自信、漂亮的外表,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所以当商家告诉家长们“牙颌畸形越早干预,花费的成本和时间更少,效果更好”时,总会有家长不假思索地相信这套说辞,为自己的孩子安排一整套幼童矫治疗程。虽然家长这样的考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并没有任何理论或者科学实验能够证明牙齿矫正越早越好。事实上,替牙期才是儿童进行正畸矫正的黄金时期,过早矫正有可能存在反弹风险,并且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经过专业牙医定期检查,才能确定每一个儿童最佳的矫正期。家长们应该意识到,牙齿矫正不仅是单纯的美容,而是属于医学领域的问题,不能听信正畸机构的一面之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时间和方式。
其实,牙齿矫正机构的广告早在这场“儿童整牙风”之前就已经无孔不入地充满了各种app,而这场“潮流”也正如矫正机构所希望的那样,弥漫到了最具消费潜力的年龄段。焦虑也辐射到了父母群体,最后成功打开了儿童市场。
这种跟风的行为,让笔者想到了曾经在社交软件上风靡一时的“儿童彩妆”和过度成熟的“儿童装”。90后妈妈们争相追捧这阵潮流,仿佛只有化了彩妆、穿起了成熟衣服的孩子才称得上“可爱”。关于“美”的概念,孩子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他们不懂什么是性感,什么妆容算漂亮,他们并没有被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所限制。畸形审美的流行和家长过分的容貌焦虑势必会影响孩子心中对美的评判标准,不利于孩子形成对世界上“美丑”概念的正确认识,甚至让原本自信的孩子因此变得自卑胆怯。
商家正是利用容貌焦虑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来进行营销,家长应该分辨其中利害,警惕过分焦虑带偏自己的理性思考、挟持孩子对美的评判标准。另外,孩子的自信与美丽并不是由牙齿带来的,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尊重才是让自信形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