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 “厂中校”:两头热才能真融合-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校企合作面临着学校和企业“一头热一头冷”困境。校企合作浅表化、产教融合不深入是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

在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龙门浩职中),这里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校中厂”,让企业扎根学校;“厂中校”,让学校进驻企业。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产教融合不再流于形式。龙门浩职中党委书记、校长钟代文说:“产教融合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关键在双方共赢。只有找准双方的共赢点,才能做到两头热、真融合。”

“校中厂”:企业进校园,车间变课堂

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室内,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虎明博士正站在一台机器旁,给10多名学生讲解3d打印技术和操作规范,同学们看着精美的金属模块从3d打印机里慢慢成形,眼神中充满着求知欲。

“这个实训基地是我们与龙门浩职中共同建立的科研、生产、实训平台,由校方提供场地,双方整合师资、设备等资源共同打造。”段虎明说。该实训基地占地3000余平方米,包括尼龙树脂3d打印等多个车间和一个智能制造创客教育中心,每年能为上千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去年创造产值2300多万元。

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的隔壁,就是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重庆机电集团下属企业,2019年搬进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校中厂’。”段虎明说。

“面对市场、对接产业,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钟代文说,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校中厂”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破解学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不足,目前已有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学校,为5个专业、上千名学生提供“真实情景化”的实习实训平台。

“校中厂”将“车间变课堂”,不但满足了本校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还产生了“外溢效应”,吸引了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生前来实习实训。

“厂中校”:学校进工厂,学生变工人

位于南岸区茶园新区的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机器正在不停运转。一件件电子信息模块在流水线的传送下,来到车间内的插件测试区,由工作人员对模块进行检测。在这里,不少工作人员左肩上写着“实习”两字的红袖章引人注目。

钟代文(左三)与参加国家技能大赛的师生代表合影

“目前该车间有100余名龙门浩职中实习学生分布在各个作业工段,每名学生都由课长、组长、老技工等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车间副课长陈清发说,“这些学生业务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李红川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些学生来自企业的“厂中校”。所谓“厂中校”,就是学校在工厂里办学,这也是龙门浩职中与企业一起探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与公司联合建设重庆市龙门浩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企业提供学习、住宿场所,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和企业用工需求,适时安排学生进驻产业学院。

“我们企业拥有正式员工1400人左右,受市场需求影响,企业订单不稳定,用工需求最大时缺口达300人。”李红川说,“‘厂中校’成了企业用工的稳定器,解决了临时用工缺口。”

“校企合作要有开放的思维,对于学校来说,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只有找准了双方的共赢点,才能让校企合作更深入,产教融合更彻底。”钟代文说,“厂中校”让学校得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学校还驻派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实训、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厂中校”生产车间内,学生正在实习 韩振 摄

培育共赢点,让产教融合走深走远

“我们与1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断培育、强化共赢点,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互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走深走远。”钟代文说。

——灵活的课程班级设置,满足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订单班”是龙门浩职中为满足一些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而灵活设置的班级,这些班级可以根据企业的工作需求设置相关课程、专业。以“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为平台,学校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招生、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已累计输送订单学员近千人。

——完善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精心维护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精心维护。”钟代文说,学校牵头组建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吸引5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3所高职院校,28所中职学校,105家企业参与其中,校企合作日益密切。为了持续加深与合作企业的关系,学校由专人负责对接企业,相关工作纳入考核,从制度上保障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深入。

——多方位沟通交流,让校企合作的纽带更稳固。钟代文表示,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限于用工、实训,日常的交流互动也必不可少。自2018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50名学员赴知名高校学习培训,其中每期都有10名左右来自企业的代表,这些代表与学校老师同吃同住同学习,大大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个系统工程,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钟代文说,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校企合作两头热”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0期 原标题:《钟代文:两头热才能真融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