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多(黑龙江大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一片热议中结束了,吐槽试卷似乎成为了每年的一个固定项目。高考相关的各种词条也都纷纷登上热搜,但是其中有一个“全国乙卷,逐梦大专”的词条引起了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对专科学历的歧视。
诚然,“逐梦大专”式的调侃,可能仅仅是想通过吐槽试卷难度来排解考生的紧张情绪,但客观上的的确确造成了对专科生和专科学历的冒犯和贬损。
需要指出的是,学历不是功劳簿,没有老本可以吃。如果真的有人将“学历鄙视”奉为圭臬来凸显自身的优越感,只能说明他恐怕除了学历一无所长。学历不等同于能力,专科学历不代表专科生的能力就差,地区差异、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都会影响最终的高考成绩,仅因专科学历就为一个人打上了“能力差”的标签,既是一种短视、也是一种傲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一句话就写明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国领导人更是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明确表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这些都足以表明,专科生不仅能力不差,反而是支撑起我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学历不能保证未来是否光明,但是能力可以。被写进刚刚结束的浙江卷高考语文中的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凭借的是他有能“修好别人修不好的机器,改好别人改不了的工艺”的能力;全国道德模范高凤林,更是凭借其精湛的焊接技术被破格聘为国家技师,到如今更是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参与火箭研制生产;累计20位一线工人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他们被授予省级、国家级的表彰,不是因为学历,而是他们所掌握的难以用学历衡量的能力。
截至2020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占技能人才的近30%。但从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人社部在去年发布了《“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社会、国家需要的不是一个个闪着金光的头衔,而是能实打实创造价值的能力。
学历不等于能力,“逐梦大专”式歧视当休。无论从实际需求出发还是政策鼓励角度来看,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最终标准,能力可以突破学历的门槛,而学历不一定能跨越能力的难关。不管怎样,“大专”都不应该成为被众人调侃的对象。凭借努力,专科生也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