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近日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将开启。不过,也有高考生在查成绩时,开到了“隐藏款”成绩单。6月23日,一名云南的高考生在查成绩时,成绩报告单未显示具体分数,底部一排小字却引起他的注意,“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具体情况请于27日查询”。(6月26日 澎湃新闻)
所谓“隐藏款”成绩单,是教育部门为防止炒作高考状元,利用屏蔽技术让这些高分考生的成绩隐藏起来。
实际上,“隐藏款”成绩单,其实就是人们常讲的“高分屏蔽生”,并非新鲜事情。广东省教育部门,早在2012年就开始使用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2018年,屏蔽范围扩大至文理科前20名,2019年扩大至文理科前50名。今年,70名考生按照惯例被屏蔽。6月25日,北京也特意强调,暂不公布高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
从技术层面来讲,尽管被屏蔽的高考学生,外界不可能知晓其高考情况,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屏蔽生”的姓名、学校、生源地甚至学习生活细节等还是被屡屡曝光。譬如,去年这个时间节点,《今年广东高考70名“屏蔽生”,来自哪些学校?》《深圳高考高分屏蔽生11人 学霸高分秘籍大公开》等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广东高考成绩公布后,当地媒体开始争相报道“屏蔽生”。
其实,“隐藏款”成绩单之所以被无情肢解,变得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原因在于,教育部门固然能做到分数屏蔽,也没有向外界泄露考生高考成绩的任何信息。但是,高考成绩毕竟要向考生公布,只要考生将自己的成绩汇报给学校,学校自然会掌握到考生的屏蔽信息。学校将屏蔽信息泄露给媒体,或者自己加以宣传,媒体很快就会汇总屏蔽信息。如此一来,“隐藏款”成绩单,也就变成了“公开款”高考成绩状元榜单。
显然,仅凭技术手段,很难让“隐藏款”成绩单真正隐藏高分成绩学生信息,也难以从根源上杜绝高考状元炒作事件的发生。唯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教育观念与评价机制,提供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优质高校变得更加普惠,才能有效地破除唯分数论和唯状元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