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
2022年暑期是“双减”后的第二个暑期,也正值“双减”工作一周年,是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交账期”“治理期”“维稳期”。日前,浙江省“双减”工作专班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通知》,严禁非学科类机构打“擦边球”式违规开展学科培训。(7月3日 澎湃新闻)
今年的暑假,是全面落实“双减”后的第二个暑假,浙江省“双减”工作专班专门发布通知,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打“擦边球”,继续从事学科类培训。笔者以为,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学科培训固然重要,但更要防止有偿家教“躲猫猫”给学生进行补课的行为。
如果说校外培训机构在明处,容易查处,那么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则躲在暗处,不容易被发现。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所以不少教师往往在家或租房,化整为零给学生补课。他们安排前来补课的学生,互相通知,分批进入而不是集中前往,结束时也分头行动,迅速走散,这样可以躲避相关检查。部分教师与检查人员“躲猫猫”,让有偿家教现象无法受到及时查处。
更为重要的是,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语境下,有偿家教客观上也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刚需。不少家长并不愿意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对有偿家教的查处,为了让孩子利用暑假赶上其他同学,他们悄悄地联系学校教师,将孩子送到教师指定场所补课,这些家长不但不会站出来举报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有的还在教师补课地点楼下主动当起了暗哨。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通知补课教师迅速撤离,这就让不少补课教师巧妙地躲避了一次次的检查。
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无法公开进行学科培训,即便打“擦边球”,也不那么安全,这就造成不少原先在培训机构补课的学生转向找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因此防止有偿家教“躲猫猫”任务更重。
对此,只有加强“双减”政策宣传,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名师名校长”谈“双减”、小视频、文章、宣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教育观、成才观,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主动拒绝参加暑期违规学科培训,理性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远离有偿家教,并加大对在职教师暑期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的惩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保证“双减”效果不打折,让中小学生过一个轻松、愉快、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