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该如此“悬壶济世”-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生这个职业历来有悬壶济世的美誉。近年来,一些过度医疗事件被相继曝出,受此影响,传统的悬壶济世是否还在发扬光大,“过度医疗”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医疗行业对此缄默,舆论似乎也没有继续予以关注。

近日,网传四川泸州富康医院内部培训资料中出现“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等表述,引发广泛争议。随后当地卫健部门称,涉事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正在接受整顿调查。

“民营医院”和“毁人三观的极端自利言论”,这两个标签瞬间引爆网络舆论场,没想到舆论场的公共讨论变成了“吐槽大会”:“我小孩感冒住院15天,啥事没有,其他小孩也一样,进去了都是大问题,不让走,能把家长给搞死,最可气的是几个医生在办公室有说有笑地互相问对方几个病人。”在这类经验事实引发的集体想象下,既有“同情”涉事医院的声音:“不小心说了真话”“愚蠢的既做又说,聪明的只做不说”,更多的是反思过度医疗问题的普遍性:“难道其他医院就没这个问题?”

医院不论机构性质和规模大小,都应继承悬壶济世的传统,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宗旨,不能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夹杂不道德的动机。关于医者动机纯正问题,唐代孙思邈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大医精诚》)“无欲无求”和“恻隐之心”乃“苍生大医”的行医出发点,否则就沦落为“含灵巨贼”。

“药王”的这段话堪称是对“悬壶济世”的深刻论证。医生如此,作为医疗机构的医院,正应当是现代社会“悬壶济世”的主体。医院如果不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而是把患者当作“提款机”,培训医生想着如何变着法儿地从患者那里提取“现金”,这样的行医之道,焉能不滋生过度医疗问题?如此医疗之道,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就把悬壶济世异化成了“悬壶劫世”,用专业手段“黏住”患者,必然导致医德沦丧,让本应最该守住道德底线的医者拜倒在“孔方兄”脚下。

医生之所以受人尊重,在于这个职业解除的是患者的病痛,这是一项功德之业。要让功德之业真正造福患者,需要医疗机构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是健康的?按照康德的观点:“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目的,而且他既无权把自己也无权把他人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如果医院和医生真正以患者的健康恢复为最高目标,必然探求“妙手回春”之道,医生致力于研究医术,通过精湛的医术让患者“药到病除”。为此,医院有义务提供职业培训,而不能把患者当作“市场营销”的对象,挖空心思从患者身上榨取油水。

一家唯利是图的医院,必然塑造出不道德的医生,因为是医疗机构在给从业者制定规则。按照“市场营销”的方式管理的医疗机构,必然以“留住患者”和让他们“排队交钱”为目的。诚如有网友所说:“病人成了医院赚钱的工具,没有病人创造病人,没病也要弄出病来。”这样的医疗机构不但丢掉了传统的“悬壶济世”医业美德,关键还站在了患者的对立面,让世人不再仰视这个行业,如此一来,只会加剧原本已经紧张的医患关系。

要求医院和医生不得把患者当作赚钱的手段,就是要求医院和医生需要关心、尊重患者,将治病救人作为义务和目的。医者的义务就是实现患者的幸福,减少患者的病痛之苦,并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求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果说,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然的福利”,那么,就需求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先有“道德的健康”。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资金,医生的收入要体面,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过度医疗的借口。

合乎道德的医疗机构和医者,必然通过跟患者交朋友获得他们的真正尊重。一个心中装着患者的医生,必然会受到患者的尊重;一个热诚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机构,也不会存在创收焦虑。相反,产生过度医疗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是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的物欲过盛,要么是医术水平有限。不论其中哪个原因,都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把患者当作“摇钱树”,这样的问题都与“道德的不健康”有关。

健康的医患关系,不是苛求患者如何配合医生,而是医疗机构要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大事来抓。让医者有道德,要求医疗机构通过热诚的服务盈利,而不是靠“悬壶劫世”的歪门邪道来“修理”并榨取患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