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叶(四川师范大学)
日前,丁香园集团旗下微博账号“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生活研究所”被限制发言。平台信息提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据悉,丁香医生作为健康医疗领域的科普大号,其言论曾多次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今年4月,丁香医生还曾因质疑连花清瘟引起广泛讨论。分析人士认为,账号所发文章多次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发巨大争议,被禁言或与其所发内容密切关系。(8月11日《北京商报》)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的一言一行同样需要被约束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中。身为健康科普领域的知名自媒体,借助反常识内容博人眼球、以哗众取宠走“引流之路”并非长久之计,在追逐流量中深耕内容、不忘社会效益才是立身之本。
丁香医生系列账号被禁言,折射出自媒体追求流量与生产内容的失衡局面。内容之于自媒体,犹如土壤之于树木。而优质内容的存在,恰如沃土滋养着自媒体的成长。丁香医生等系列账号最初以通俗易懂的生活科普、大量翔实的科学知识,而获得读者的青睐。但随着账号越做越大,为了维持热度而制造爆点,其内容也泥沙俱下,质量参差不齐。“喝无糖的碳酸饮料不会损伤牙齿”类似言论引发争议,备受质疑。一味追求点击率与关注度,而丧失对科学的敬畏、内容的把关,如此以“内容为流量而生”的生存之道,显露出一些自媒体发展的畸形态势。
奉行“流量胜于内容”的畸形法则,不仅成为自媒体发展的“牢笼”,更破坏了网络公共空间秩序。丁香医生等账号的不良行为,首先自身便抛弃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泯灭了认真求证的科学态度。这不仅在误导大众的进程中一步步透支自身信誉,也逾越了大众认可的道德底线,从短期看虽然攫取了可观的热度与争议度,但长期发展下去,这种违背底线的“黑红”路线只会将自己的路愈走愈窄。纵观大环境,不少此类自媒体都热衷生产拼贴、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陷于流量沼泽不可自拔,其不良示范只会压缩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循环戏码,污染网络空间清朗的环境。
扭转自媒体博眼球走捷径的心态,关键在于实现从追逐流量到强调内容质量的转变。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自媒体不应盲目追求浏览量、粉丝量等外观数据,落入“唯流量论”的窠臼,而应坚持内容质量才是核心竞争优势的赤子之心。像丁香医生为迎合流量,屡次发布惊人言论、不实内容的后果,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除此之外,营造和谐理性的自媒体生态不能只靠媒体自律,所在平台也应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做好实时监测、审核内容工作,并对异常舆情做出及时反应,让规范内容建设行动常态化。通过自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加上平台监管、网友理性,同时加大对自媒体乱象的问责追责力度,才能建立起和谐有序、同频共振的传播生态。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丁香医生相关账号被禁言,实质上也是主管部门对于某些网络生态乱象的有力纠偏。自媒体行业应该引以为戒,秉持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审视内容价值取向,明确优质内容才是流量捷径,进而追寻商业逻辑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之道。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