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是病吗?竟然能够医治?近日,上海、武汉等地多家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的话题“冲”上热搜。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儿童医院都增设了学习困难专科门诊。河北省也不例外,一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针对有学习困难的患者专门开设了“学习与适应门诊”,开诊以来十分火爆,一号难求。(8月17日《燕赵都市报》)
孩子学习困难,其背后的因素复杂多样,最为关键的是学习内容不太适合孩子,或许会有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甚至是部分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疾病,倘若一味从孩子身体方面去寻找问题,甚至不惜把孩子送到“学习困难门诊”救治,终究难以打开孩子心结,解决好孩子学习困难的难题。
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背后病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以及整个教育。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前面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就会难以为继,帮助学生查找学习困难的原因,家长可以做的有很多,可察言观色、对话交流、潜心辅导、寻师访友等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很多,可温故知新、同伴互助、名师辅导、合作探究、兴趣引领、曲径通幽等等,动辄送学习困难诊所,实为不宜,教育的问题,还是需要以教育为主去解决。
个性化的孩子,在同一内容的学习上,势必会有千差万别,这是构成孩子学习困难的主因。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在某一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时,别忙着将孩子送学习困难诊所,不妨先将眼光转向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倘若孩子在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能够专心致志,兴趣盎然,收获多多,可以充分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存在问题,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学习内容,这个时候,家长们需要冷静思考,最好能够做到让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与学科学习的内容相互赋能,做到相辅相成。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科是相互融合的,找准学生的兴趣领域与学科学习交叉区,引领学生走进,并不断拓展,可构建学生综合兴趣发展区,往往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风景这边独好。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一直都存在着好奇,好奇也是孩子的天性,可学来学去不见效果,看不到成果,享受不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很容易丧失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时候,换种思维,换个角度,把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入学生的学科学习中,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要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学科的学习成为必要,这时候的孩子,往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学习也将不成问题。
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的孩子,思维迟缓,效率低下,学习困难。让学习看得见,让学生主动为学习立项,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家长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发现儿童需要成为家长们的第一使命。“双减”之下,孩子有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引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家长们需要有所作为,发现孩子的个性特长,引导孩子找到打开潜能发展的钥匙,学业提升将会是孩子成长的副产品,更会有让孩子成就最好自己的教育发生。
目前“学习困难”门诊,确实能够解决部分孩子因生病的原因而产生学习困难的难题。但是把所有孩子的学习困难都当成病,并冠冕堂皇开设“学习困难”诊所,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难题。反倒是可能加剧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加大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与初衷背道而驰。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