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短板怎么补?-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目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还有若干短板,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学术生态,损坏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学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直面问题、标本兼治,从青年学生抓起,规范科技活动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说。

近日,以“科学诚信:措施与案例”为主题的中科院学部科技伦理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科研诚信问题、关键影响因素、自律和他律、治理措施等话题展开研讨,寻求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解决方案,为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建言献策。

撤稿并非我国独有

“学术不端是科学共同体的‘胃溃疡’,久治不愈,但必须得治!”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直言。

李侠分享了hanson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并表示,2018年后,中国论文撤稿量激增。撤稿原因主要是伪造同行评议、数据造假、剽窃等。

李侠表示,不论这些撤稿是由存量遗留问题还是新增问题造成的,都说明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必须采取新策略大力推进科研诚信的分布式治理。

不过,有专家指出,因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大量撤稿的现象,并非我国独有。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研究馆员赵勇团队通过对日本、挪威、丹麦、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公开的学术不端案件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在不同时期内都有学术不端案件高峰期。

赵勇认为,在对论文撤稿数量进行分析时,不应忽视撤稿原因、撤稿论文发表时间等问题。“我们发现,因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论文撤稿与发表之间的时滞期有缩短趋势,这与近年来出版商高度重视、加大调查力度、反应速度逐渐加快有关。”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徐飞提到,我国科学活动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掠夺性期刊屡见不鲜,它们以发文门槛低吸引了大批学者,同时赚取了高额版面费。

徐飞建议,应警惕国际社会第三方机构对我国科学界的定向收割,重视由此对我国科研诚信与科技创新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他提出,应将符合科学规范的正常撤稿与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撤稿加以区分。

整体向好但仍存短板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新时代科研作风学风与科研诚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受相关部门委托对《意见》实施情况进行了第三方独立评估。该中心教授梁正表示,《意见》实施以来,我国科技界的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进入了集中治理阶段,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问题整体向好,公众对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问题的整体评价显著改善。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科研诚信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研究员何鸣鸿列举了一系列特殊情形的失范案例。“有个学生毕业一年多后,剽窃了他的导师4年前已获资助的申请书内容,相似度95%以上,参考文献条目全都一样,仅把发表年份改成了最近几年。此人最终被通报批评,并取消申请资格7年。”何鸣鸿说,还有人从网上购买已获资助的申请书,拿着几乎一样的申请书同时申请两个项目,而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两人则用相似的内容分别申报……

当前,在职称评审时,受“人情、面子”影响,常常出现科研诚信的“灰色地带”。与会专家认为,可通过划出清晰的底线、利用教育手段进行文化引领等方式,减少“灰色地带”。

对于评审的具体措施,专家建议扩大评审范围。“在教授评审时,日本坚持学部制,参与职称评审的同行范围很大,有100多人投票,很少有小圈子评审。”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周程补充说。

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良好作风学风的形成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与会专家认为,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建设还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建议,制度改革应与评价改革并重,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原本对医生的最高评价标准是患者是否满意。做手术时,患者会千方百计找‘动刀子’最好的医生,而不会在意他的论文发表数量。但目前的评价标准却是‘一刀切’式的。”他以医学领域为例说。

加强诚信教育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应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和职业修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正风说:“科研诚信有低标准和高标准。低标准是守住底线,防止发生剽窃、窜改和伪造‘三大罪’;高标准是要为追求卓越的研究夯实基础。关于科研诚信的教育,形式上需要有一些变化,应结合科学研究,以探索新知识的内在要求和职业特点开展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精神境界,引导并激励他们追求卓越。”

此外,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对科研诚信案例的处理,尤其是影响较大的负面案例的处理,没有真正做到零容忍、快处置,这些案例尚未发挥惩戒、教育、警示的作用,因此还需加强惩戒力度。

在科研诚信治理过程中,数字化手段可助一臂之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建议:“给所有科研活动从业者建立唯一的‘数字身份’,识别和标记其科研诚信及相关事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刘如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