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解鑫玉(武汉理工大学)
6月7日,广州地铁8号线上,一位女子怀疑蹲在她面前的大叔偷拍她,要求检查手机相册。大叔给女子看完手机显示没有照片后女子仍旧怀疑大叔偷拍未遂,并警告了大叔一番后回去将视频发布在了社交平台,直指大叔是“猥琐男”。(6月9日 南方网)
针对这件事情,许多媒体都在各大平台发布了视频新闻,标题皆是直指女子行为不妥且污蔑他人。评论区更是一边倒,网友们群情激愤,并且找到了女子的学校信息,纷纷跑到其学校官方网进行指责。女子社交平台的照片都被网友扒出进行批评,她的社交平台和四川大学的官方都被网友骂到关评,甚至有网友开始上升到人身攻击。
回归事件本身,笔者认为这件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误会。
从女子角度来看,作为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的女研究生,防范意识很强,在怀疑有人偷拍自己时第一时间录像并要求查看对方相册。在已经因为一些动作或场景有所怀疑的情况下相册没有照片也没有使她放心,所以她仍旧警告了大叔一番,回去后便将视频发布在了自己的社交平台。在有所误会的情况下她本身是没有主观上恶意的,她一切的行为都建立在“大叔是偷拍未遂的猥琐男”的认知上。
而从大叔的角度来看,因为没有座位所以蹲在了地上看手机,却无端被怀疑偷拍,自证清白后还被警告放在了社交平台上指责,实在是没来由的污蔑。
这件事情中大叔和传统家中父亲相像的形象使得网友纷纷共情,而女子“咄咄逼人”的态度和行为让网友极其气愤。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女硕士生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是“强”,而无辜被冤枉的大叔则是“弱”,加上媒体标题的叙事框架,网友很自然地将女子打成了握有“强权”的恶人。
但一个事件一定有十恶不赦的坏人吗?媒体的叙事框架不该被我们全盘接受,多视角看待事情才能拥有更加包容的网络环境。这件事情站在女子和大叔的不同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都有逻辑可循,但因为交流的沟壑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所以有了接下来女硕士不被大家理解的“拒不道歉”以及“咄咄逼人”。彼得斯在《对空言说》告诉了我们交流的沟壑必然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人们也很难真正实现“感同身受”,我们应当尊重这些差异并且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者。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中任何错误和细节都会被拖出来反复解读,更加需要我们开放包容,莫要陷入极端的情绪中,反而将真相和理性置于背后。
在新闻事件中陷入到非黑即白的思维是不可取的,女子的行为确实过激,仅仅在怀疑的情况下将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进行指责是错误的。但是网友因为她误会的行为上升到对她以及学校的网暴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要时刻警惕舆论审判。从粉发女孩、刘学周事件到武汉小学生妈妈跳楼事件,都昭示了网络暴力的悲惨后果,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塑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依靠我们每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审慎评论,拒绝情绪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