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有关情况。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对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进行解读,敬请关注。——编者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为我国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实现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立了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聚焦关键处发力。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教育领域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密切关系到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和现实诉求,具有基础性、普惠性、公共性和发展性等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然而,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和国家战略之需、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共教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要把完善体系作为首要发力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持续深化改革,系统性推进。要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现实需求以及绩效评价等多重因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供给体系,进一步扩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探索差异化供给方式,不断提高均等化水平。完善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总牵引,大力破解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之路。
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要始终坚持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原则。均衡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取向,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应有追求。优质均衡就是要在实现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育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政策体系、拓展服务空间、缩小各种差距,构建更加完备、更高水平、更高位阶、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由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涉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保障政策体系等。因此,要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统筹、均衡城镇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经费供给体系,加大欠发达地区薄弱园改造力度和师资建设,规范并明确公办园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加大民办园补助经费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急切关心的“入园难”焦虑。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加优质高中的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服务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希望孩子上更好高中的需求。
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必须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底色和重点。虽然2022年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5.5%,全国所有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85.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但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
因此,要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财力支持,兜住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保障、教育资源、课程装备、师资配置与素质等建设底线,保障标准化建设内容指标的一致性、相容性。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县域内优质学校培育,建立起城市带动乡村、优质带动薄弱学校良性发展机制。以推进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不断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和占有率,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校际均衡发展。同时,落实各项关爱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儿童等群体救助和教育体系,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保障每一个孩子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阳光雨露。
(作者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