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罗奇鹏(广西大学)
9月11日,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在校内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等,加强学生进出校门和宿舍门的管理。学生家长陈先生(化名)将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发在第三方社交平台个人米乐体育官方下载主页,发问:“校园人脸识别每名学生每年缴费100元合理吗?”该消息引发舆论关注。9月12日,涉事梅江区联合中学一工作人员回应记者:“这是自愿缴费使用的。”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学校自行安装,缴费必须是以家长自愿为原则。”(9月13日 封面新闻)
校方的初心是好的,本意是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当前,类似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在许多地方逐渐普及开来,可以为家校关系带来良性互动。传统的校园门禁系统往往效率低,且易产生校园卡盗用、盗刷等现象。而“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发挥技术优势,提升身份识别准确度,降低盗用盗刷校园卡的概率,避免由此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同时,家长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孩子动态,及时与老师反馈,有利于加强家校沟通效率。因此,学校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好事一桩,却没有制定合理的收费计划,苦了家长和学生。诚然,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安装该系统需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在制定方案细节的过程中,是否过于粗糙?学校作为公共事业单位,理应把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校方在自行与第三方机构协商后,便对外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提到费用为每人每年100元,而未作任何解释。这显然不合理。面对质疑,其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自愿缴费使用的。”无形中,将学生这一整体割裂开,也把家校关系推到了对立面。出于校方更有分量的话语权,部分家长开始“自愿”缴费时,沉默的螺旋会逐渐上升。当不缴费的成为少数人,他们也最终成为了“被自愿”的那一部分。
校园收费乱象屡禁不止,损害的是教育事业的公信力。如今,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部分地区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乱象频发。今天是“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资费100元,明天就可能是校园卡话费套餐50元。不透明、不公开的收费细节,难以让人不联想背后的“非正式运作”,是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这项100元,那项50元的收费项目,单看不多,但累计起来往往数额巨大,这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最终,不透明不公开的收费乱象,会反噬辛苦建立起来的家校关系,加剧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导致恶性循环,实为好心办坏事。当这类事件积少成多,最终影响的,是整个教育行业的公信力。因此,如何将收费纳入规范的框架下,是有关方亟需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