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化不实举报蔓延校园,校方主体责任不能丢-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红网 徐亚宁(中国传媒大学)

伴随着部分教师体罚学生/幼儿、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等“真问题”被发现,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也开始出现。很多老师的实际经历也是如此。举报出现了很多“离谱”的现象,越来越扩大化——捕捉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影子,与事实相去甚远。2023年春天,李萌入职了湖北省一所公立小学,成为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她是我们采访中被举报次数最多的。粗略估算,在春季学期就有十几次,到最后,她“听到那些举报的理由都想笑”。(10月3日 《北京青年报》)

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表示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起,各地学校收到的投诉越来越多。伴随着体罚、性骚扰、收受礼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浮出水面,一些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也接踵而至。据报道,广东一位初中老师李某因班级换座位而被学生举报搞区别对待,经调查,是班上一位难管的学生冒用他人姓名进行了举报,举报的原因为“因霸凌同学经常被叫家长,内心不满”。

诚然,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权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特别是在“家校共育”的呼吁下,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然而,这种监督应当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更应当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理解,而非捕风捉影、主观臆断。穿裙子、开轿车、背名牌包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品行并无关联,想当然地将老师的行为污名化,进而投诉举报,不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还有可能助长这股不正之风。

不过,校园举报的相关方不只有家长和老师,学校和教育局如何处理举报事件,也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前,许多学校面对举报无可奈何、力不从心,只能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周旋。还有学校将投诉和举报视为“烫手山芋”,一出事就不分青红皂白要求老师道歉,以息事宁人、推脱责任。甚至还有学校向老师强调“安全第一、少担风险”,久而久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成为共识。其实这些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家长、老师、学校,本应拧成一股绳,齐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方各自为阵的后果只能是让“教书育人”化为乌有。

因此,面对泛滥的举报内容,校方应积极承担起“裁判员”的作用,及时查明事情真相,厘清各方责任。老师犯错,要按照制度规范予以处罚。若老师无辜,就要对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坚决回击恶意歪曲事实的行为,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老师寒心。其次,学校还需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多深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相互支持是前进的基础,家长、学校、老师,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劲儿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