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爸妈爱扫兴”需要双向互动-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近期,“我的父母为什么如此扫兴”成为热议话题。攒下零花钱给妈妈送上一束花,却被指责“不实用,浪费钱,快退掉”;努力考到第二名,父母一句“你怎么没考第一”,喜悦瞬间消失;和家人分享国庆旅行经历,爸爸回复:“你假期怎么不回来相亲?”

这个话题在网上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网友所列举的关于“父母爱扫兴”的种种表现,在现实中的确很有代表性。并且,部分父母的这种“扫兴”,很可能贯穿于子女的童年与成年。他们主动吐槽这种表现,也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为“矫情”。应该看到,一些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曾经或正在因这种“扫兴”而受到困扰乃至伤害。但是,对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改变“父母总爱扫兴”的局面,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双向互动。

首先应该承认,“父母爱扫兴”的出现,背后有多种复杂因素。比如,一些父母习惯了对孩子的严厉要求,担心孩子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就“飘”,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打压”的面孔。此外,很多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上都比较含蓄,而孩子一般都渴望得到鼓励和夸奖,这种矛盾下所产生的情感落差,也自然会加剧“扫兴”之感。而在孩子成年后,面对子女的一些情感表达,部分父母也会表现得“扫兴”,这背后可能又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有关。典型的如子女希望给予父母更好的生活,但不少父母却往往会条件反射般予以“回绝”,这背后其实不是为了让孩子“扫兴”,而是他们之间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着真实的代沟。

因此,关于“爸妈爱扫兴”,不能一味地认为是父母不近人情,很多场景还需要区别开来看待。比如,近年来的育儿教育理念,越来越倡导正面管教、赏识教育,这其实就区别于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否定教育”乃至“打压教育”方式。这方面,不少父母确实需要学习,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积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不能将自己从小所接受的某种教育方式,再次复制到孩子的身上。

当然,成年子女,面对父母对自己的“扫兴”,也可以主动多一些沟通和改变。比如,在给予父母惊喜时,不妨提前尝试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多思考自己给父母的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还是“我们觉得他们需要的”。另外,在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学会保持必要的边界感,对于减少父母带来的“扫兴”,也非常重要。如果子女成年后一方面还依然习惯过度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却又将父母的种种“意见”视为“扫兴”,这显然是一种矛盾。要知道,当子女能够在父母面前展示真正的独立和主见时,父母的“扫兴”也自然会有所收敛。因为很多时候,父母表现出来的“扫兴”,说到底还是对于子女的“不放心”。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完全依靠父母的“觉醒”,子女也掌握着主动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经历、成长背景、所接受的教育等多方面差异,父母与子女之间难免会产生代沟乃至矛盾,这其实很正常,它们也多会随着时间而逐步趋于缓和。因此,不必过于夸大“父母爱扫兴”。但作为一种被热议的现象,它确实应该给我们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情感表达等带来一些触动和启示。对此,不管是父母还是成年的子女,都不妨有一些自我反思和改进,以实现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