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杨辉(武汉大学研究生辅导员)
4月23日,话题#多地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讨论。据报道,新疆医科大学表示:“学生公寓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宿舍里悬挂床帘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隐患,床帘属易燃品,一旦失火,火势有可能顺着帘布急速蔓延,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学校统一要求不允许在学生宿舍安装床帘。”
近年来,关于大学日常管理的争议话题一直引起全网讨论。除了部分高校一刀切禁止挂床帘以外,还有如召开新生家长会、在校生家长微信群、寄送在校成绩单,甚至是安排辅导员寒暑假为硕、博研究生做家访等。一边是高校和家长苦口婆心式劝导“我在为你好”,一边是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不认同。其实争议是表象,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把大学生们当成“大学生”对待?
以挂床帘来说,成年人有权为自己的生活保留一点隐私和空间,这是毋需争论的,例如在宿舍里不愿向他人提及的家务事,还有情感的纠纷、学习中的挫折、身体的不雅展露等;但滑稽的是,只要带入具体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在宿舍里能否保留些许隐私和个人空间——这就变成关于“防范火灾”的话题了。说到底,还是没把大学生当做拥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看待,大学生还是被“小”看了。
防范火灾固然重要,但也可以通过安全用火用电引导教育、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做好逃生技能培训等方式减小火患风险,“禁止挂床帘”压根儿不是唯一途径,甚至算不上重要手段;至于说“加强宿舍关系交往”的说法,硬要说四年同吃同住的室友情分竟能被薄薄的一道布帘子隔开,这根本是站不住脚的谬论。
近年来,高校的学生工作自我矮化、自我加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学校“怕出事、怕担责”的鸵鸟思维作祟,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与社会舆论,也动辄上纲上线追责索赔,导致众多学生辅导员被迫充当起“24小时保姆”角色,疲于每天检查宿舍、晚自习点名、夜不归宿找人、学习成绩通知家长等琐碎事务中,反而完全荒废了学生思想引领和生涯发展指导的主责主业。
其实,早在2018年,新华社等媒体就纷纷报道第一批“00后”大学生空手(报)到现象,甚至不少高校纷纷喊话,鼓励新生主动拒绝父母陪同、独自报到入学,作为成人第一课。但仅仅时隔五六年,父母陪同报到反成了标配,甚至部分高校要求家长陪同报到、报到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建立家长微信群,甚至偶有个别高校要求辅导员利用寒暑假为年纪二、三十岁的硕、博研究生做家访,滑稽如此,令人咋舌。
一道床帘,隔出来的是大学集体生活中的一点私人空间,隔出来的是不同生活作息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互相方便,隔出来的是大学生群体不同于孩童时期集体生活的成年人的尊严。禁了床帘并不一定能禁了火患,360°无死角的宿舍空间,或许更容易引发宿舍冲突。
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前提是高校和学生家长都真把大学生当成具有独立人格自我负责的成年人看待,而不是“妈妈永远长不大的宝”;即便是“真的为你好”,也要好好讲道理、认真做调研,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学生意见。直白点说,我们的教育也要适应时代变革,大学生早就可以结婚生娃了,再拿人家当高中生,乃至初中生来管,真的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