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
每年6月高考季,考试升学的种种压力,使一些考生和家长萌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不正确面对高考压力,转而寻求“聪明药”的帮助。 (6月3日 新华网 )
最近,家里有考生的家长大概都在严阵以待,创造一切好条件让孩子考试出彩。甚至有些家长千方百计想瞬间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所谓的“聪明药”开始大行其道。其实所谓的“聪明药”并不神奇,就是一种中枢兴奋剂,对于儿童多动症有可靠的治疗作用,但是正常人不需要也不应该服用。医学专家认为:这类药物正常人服用会加重焦虑情绪,甚至导致行为异常,依赖成瘾,副作用也很多,会出现头痛、暴躁、情绪不稳定等反应。这些药物主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跟所谓的提高记忆力、智力并没有关系。家长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考试焦虑,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的正常的身体心理反应。考试前,孩子有点适度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反倒有助于考试发挥,一点压力都没有反而不好。 有关资料显示,中高考前出现深度焦虑症状的家长居然是孩子的两倍。
紧张焦虑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中高考前的父母会无意间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的过度关心、过度管理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给他们增加更大的心理负担,一旦这种负担超出考生所能承受的限度,孩子的情绪就会失控,会感到失望和无助,临场发挥失常就不可避免。
很多家长虽然口头上说“不给孩子压力”,但平时却有意无意表现出紧张情绪,比如坐立不安、过度关心孩子身体饮食、言语中出现“还看电视,没几天了一点都不着急”等类似话语,甚至托关系买“神药”。家长的种种表现给孩子带来心理暗示,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为此,家长们应调整好角色,既服务到位,又不越位。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和中高考的形势,合理设计对孩子的期望值,做到心中有数。多对孩子说肯定性语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给孩子温暖、鼓励和力量。
中高考期间父母最忌讳这七件事:过分体贴、唠叨不休、时刻监督、问东问西、与人攀比、情绪紧张、因孩子成绩下降施以严厉教育——暴打或体罚。如沈阳一名18岁高三女生偷偷挥刀自残,就与母亲粗暴体罚有关。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自我评价很低、记忆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成绩大幅滑落等表现,一定要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