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盲盒”可以有,但要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红网 刘淑婧(浙江传媒学院)

随着市场上“文具盲盒”花样的不断翻新,孩子们购买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家长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极有可能助长非理性消费行为。记者发现,一些盲盒还会印有“开袋有惊喜”“内有隐藏款”等字眼,不断激发孩子的猎奇心理,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攀比心态,助长非理性消费。(8月30日 央视网)

近年来,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业态,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从“泡泡玛特ip盲盒”到“麦当劳周边盲盒”,从“文创盲盒”到前段时间流行的“剩菜盲盒”,盲盒遍及了手办、餐饮、文创等领域,盲盒经营几乎随处可见。似乎任意物品只要和盲盒结合起来,就能掀起一股消费的热潮。随着开学季的来临,文具迎来销售的旺季。文具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一直以来就是中小学生“钟爱”的对象,而在一众商品之中,“盲盒 文具”的组合难免吸引中小学生的目光。

“文具盲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新体验、新需求,但我们还需看到其存在的隐患。从本质来说,文具一旦披上了盲盒的外衣,它的实用性就容易被淡化。文具在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归根到底,它的本质还是服务学习的工具。当文具被装入盲盒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被其精美的包装、自己心仪的ip形象等元素吸引,从而产生忽视文具本身用途的购买行为。

从盲盒经济的底层逻辑来看,盲盒抓住的正是消费者的好奇心理、收集心理。一些孩子购买“文具盲盒”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开盲盒时的神秘感、集齐盲盒时的满足感等心理。对于心智尚处在发展中的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尚弱,很有可能会陷入猎奇心理的漩涡,产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此外,盲盒也是一种社交方式,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攀比。

划定红线,使盲盒经济不再盲目经营。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儿童销售盲盒。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保护性措施,规范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推动净化学校周边的消费环境。由此看来,商家作为盲盒经营的主体也应承担其责任,不生产、销售刻意诱导消费的产品,秉承行业自律,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文具盲盒”可以有,但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容忽视。学校、家长、老师等各方主体都是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护航者”,要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当商业的“盲盒风”刮到未成年人身边时,更应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也应该慢慢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文具盲盒”或将成为一代孩子心中的童年记忆,唯有多方正确引导消费,这一记忆才不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变色、褪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