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捆绑离职”引争议,人才博弈当以尊重为先-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红网 文忆莹 (重庆大学)

为了家庭和谐,丈夫离职需要开除同单位工作的妻子?近日,临沂大学副教授傅雯因同校丈夫工作变动,被无辜牵连“捆绑离职”的遭遇引发网民关注。校方以“为了家庭和谐稳定”为托词,其实是想借“捆绑离职”留住人才。但是显然方法用错了,“捆绑离职”留不住人才,反而会让更多的人才寒心,人才博弈当以尊重为先。(10月9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因高校“两幅嘴脸”造成的人才纠纷逐渐增多,生动地展现出“超级大饼”将人才“引进来”,“索赔威胁”对待人才“走出去”。傅雯自述其选择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大学的前身)入职,招聘政策人性化,人才来去自由是主要原因。根据该校当年的人才引进政策,也确实在政策第五条明确规定“对引进人才实行能进能出,来去自由”。但是“捆绑离职”显然剥夺了傅雯“去的自由”,甚至算是对其丈夫离职的报复威胁。在2018年,江苏盐城工学院的刘博士也发生过类似纠纷,因该校入职许诺的福利待遇迟迟未实现,刘博士提出离职,却被学校索要138万元赔偿费。高校与教师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是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尊重,应当是对教师个人价值的肯定。“为了家庭和谐”的“捆绑离职”将傅雯作为其丈夫的附庸,而全盘否定了一名教师参与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更何况傅雯本人是正常应聘,走人才引进程序入职的,而非作为家属被安置工作。两个独立工作的教师,怎能因“家庭”一词就成为学校牵制人才的筹码?

尊重,也应当是对本校引进人才的负责。在明知就业难的市场环境下,学校坚持以“维持家庭和谐”捆绑傅雯离职,这是对人才的不负责。近些年来,学科升级、学历升级,44岁艺术专业的傅雯根本竞争不过大批年轻优秀的博士。此外,该事件引发的争议产生了大量网络谣言,网友的“过渡揣测”是对傅雯的二次伤害,而学校依旧选择不负责任的沉默。

尊重,更应当是对人才流失的自我反思。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人往高处走更是人之常情。傅雯丈夫想要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发展,可以理解;学校培养人才的成本高,想要留住人才,也可以理解。但是留住人才的方法值得反思,显然以自身优厚条件让人才主动留下,比“捆绑威胁”令人才被动离职更有效。

临沂大学作为典型的“四非”类大学,本身对人才吸引力就比较低,缺乏人才又导致这类高校建设缓慢,办学实力及教学科研条件短时间内难以提升。在现状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此类高校更应当学会尊重人才,制定出合理明确的人才管理政策。而缺失诚信“索赔捆绑”是大忌,只会令人才寒心,更加“引不进”“留不住”人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