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技术。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公共场所。如果能及时获得心肺复苏救助,患者的存活率可以提高两三倍。在人口密集的学校、商场等场所,普及和实践心肺复苏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虽然在大学普及急救知识行之有年,大学生对于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强化,但真正具备心肺复苏技能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施救的人数仍然相对较少。具体来说,在以往的心肺复苏技术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最终的结果是,大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面上好像掌握了很多急救原理和技术,但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会手足无措、错失良机。
据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所高校最近将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和比赛纳入校园运动会项目,为心肺复苏以及紧急救援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这一举措最直观的益处在于提升了大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技术的积极性,运动会的热闹氛围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同学竞赛则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真正内化已习得的心肺复苏知识,在危急关头真正会用、敢用。
客观来看,随着求职竞争的不断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心理压力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学校运动会来促进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其意义远超过单纯的急救技能传授。在学习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技巧时,大学生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感受到每一次按压和人工呼吸背后的重要性——它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与未来。知道自己能在紧要关头挽救他人生命,可以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另外,以运动会项目的形式开展心肺复苏技术比赛,也能营造一种重视生命、关爱他人的校园氛围,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由于心肺复苏可以由多人配合进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沟通、角色分配和通力合作,因此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在一种接近实际生活情境的状态下锻炼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总而言之,将心肺复苏技术纳入高校运动会项目,是一条颇具创新性的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能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不仅对校园有益,对整个社会也是一次宝贵的贡献。希望未来可以在全国各地学校看到此类创新举措,让更多的人了解心肺复苏技术,掌握紧急救援能力,为建设更加健康、安全、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系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