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伟
“我在北京上的大学,其间参与无偿献血9次,累计3200ml。回老家工作后,家人生病住院需要用血时,被告知外省献血证在本地不能减免用血费用。” 近日,河北的小寒(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曾遇到的情况。
类似的一幕并不鲜见,因为“跨省”梗阻的问题存在,外省献血证在本地不能减免用血费,成为很多无偿献血者的共同烦恼。一般情况下,无偿献血者自初次献血30日起,5年内献血量累计1000毫升,可享受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同时,其直属亲戚和旁系血亲,也可以按照政策规定享受一定的免费用血量以及相关费用的减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这些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这些优惠政策的推出,就是为了回馈献血者的无私奉献,既体现出对献血者的尊重、保护与关心,又为其本人和家人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以此达到褒奖和激励的目的,使爱心得以延续和弘扬。
不过,受献血数据与信息跨省不联网、常常出现用血供血紧张的情况、各地报销标准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红利有时难以顺利实现,要么只能拿着相关单据回献血地报销,献血者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可能从根本上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献血的积极性。如果法定的激励性政策无法得到落实,公众的献血积极性一旦受到损害,无偿献血总量不足的情况就会更加严峻,部分地区的季节性血荒难以得到缓解。
因此,必须正视既有问题的存在,尽快拿出过硬的举措破解异地用血、报销跨省难的瓶颈制约。事实上,如果借鉴医保和社保报销全国一盘棋的实践经验,建立完善的献血与用血信息共享和异地用血协调机制,从制度上破解跨省报销的问题并非不现实,技术上也不存在缺陷和障碍。早在2015年,相关部门就出台文件作出部署,建立国家统筹指导、省(区、市)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血站、医疗机构、献血者信息资料联网。该意见还指出,规范开展血液调剂工作,依法建立省际间血液供应联动机制。
2019年和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再次发文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以强有力的举措打破信息壁垒和区域堵点,以信息共享共用让数据先跑起来,跨省堵点才不会成为民生痛点。时下,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地率先进行联网试点,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各地实现区域统筹,建立全国性的献血与用血信息共享平台,彻底疏通“跨省”堵点,再辅以省内异地联动、省外异地联动的统筹联动机制,无偿用血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调动献血积极性的政策红利。
如果不能打通各自为政、各地分割的状态,实现更大范围的用血科学调度和合理分配,地区阻隔就会成为横亘在献血路上的障碍,让爱心与良善受伤。“男子献血13次妻子用血却被拒”的现状不可持续,类似问题不应再发生。(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