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碧玲 (中山大学)
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毕业典礼现场,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fritz steiner)手中,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5月19日《环球时报》)
“有一句话是,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伟大的建筑师,但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背后。”“她对全世界建筑行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弗里茨·斯坦纳在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这些讲话,无疑是对林徽因作为女建筑师以及她在该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
2024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的100周年。当把镜头回望至1924年秋天,满心期待的林徽因想攻读宾大建筑学位却因自己的女性身份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是建筑学必修课中有男性模特写生的美术课和工地现场的建筑施工课,不允许女生修读。因此,林徽因只好转去艺术学系注册,但她在完成本科艺术学课程的同时,还不忘修读了建筑学本科学位的大部分课程,最终她的课程成绩与同期优秀的男同学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有些科目比他们还要优秀。
百年来,人们认识林徽因的方式,总是单一又模糊。我们可能在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精彩译作中惊叹她中西贯通的功底,在现代诗《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字里行间领悟她的细腻与灵动,在散文代表作《窗子以外》流露的苦闷与忧愁中共情她对社会的悲悯,在各大师描述的“太太的客厅”中感受这位女主人的才思敏捷与能言善辩。
但可惜的是,在这千万人称道的“民国才女”的头衔背后,更多目光似乎偏向于流连在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和花边新闻上,关于其作为建筑师的身份也因与“梁太太”这个称呼的捆绑而变得模糊而遥远。
鲜有人了解的是,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古建筑和文物两千余处。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对考察测绘进行了整理,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两本著作。其中,林徽因独立完成的学术文章包括《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除负责清华的教学工作,还兼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她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代会代表等。作家岳南在《南渡北归》中写到,从这时起,她才真正以林徽因自己,而不是以“梁太太”的世俗身份投身于新的政权和新的社会改造和建设之中。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等清华同人共同参与了新中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其中林徽因个人具体担任了纪念碑碑座纹饰和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再过一百年,女性将不再是一个被保护的性别。按理说,那些曾经将她们拒之门外的活动和劳动会向她们敞开大门,所有以女性弱势地位为前提的既定事实都将不复存在。”在遥远的东方,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凭借着自己对建筑学事业的专注热爱和斐然成果,在当时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上撕开了一道属于她的缺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墓碑上只有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相比于其他头衔名号,她选择了用热爱的职业定义自己的一生。直到现在,林徽因已无需这个学位证书证明她的建筑学成就,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曾仰望的每一尊佛像、触摸的每一块瓦片、伏案的每一卷书稿、描画的每一笔设计,都已成为她个人建筑学思想史的见证者和言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