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
眼下孩子们平均身高越来越高,但一些学校的课桌椅却没有跟着“长”。记者采访发现,由于课桌椅国家标准滞后等原因,不少地方存在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大匹配的情况;课桌椅“低配”现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无形中增加了近视、驼背等健康隐患。(6月4日 澎湃新闻)
中小学课桌椅“低配”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课桌椅国家标准历经数次修改,最新版本是2014年发布的,距今已有10年,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身高分别增加0.52、1.26、1.69、0.95、0.81厘米,女生身高分别增加0.72、1.24、0.97、0.80、0.62厘米。
但是这么多年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孩子们的课座椅却并没有跟着个子一起“长”,不管孩子身高多少,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课桌椅都是一样大小。在笔者印象中,小学生的课桌椅稍微矮小些,初高中课桌椅则一般大小,没高矮区别。一项2021年针对中部某省660所中小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课桌椅符合国标要求的不到20%。
而从科学的角度看,判断课桌椅高度是否符合孩子身高,可以看孩子坐姿是否符合“三个90度”,即大臂和小臂成90度、上身和大腿成90度、大腿和小腿成90度。课桌椅过高或过矮都会引发不良坐姿,可能增加近视、脊柱侧弯、驼背等方面风险。
可见,课桌椅跟着孩子“长”,兹事体大,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课桌椅更“合身”,为孩子们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尽快为中小学校配备可调节课桌椅。同时,课桌椅相关标准应当及时更新,跟上学生身高增长步伐;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课桌椅采购和配套管理的指导,将课桌椅配备情况列入考核;学校要做好课座椅的维护管理,根据孩子的身高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卫生部门要做好日常监测和随机抽检,压实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课桌椅生产企业也要不断创新,改良课桌椅的设计和工艺,为孩子们设计出更科学、更好用的课桌椅。
只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小学课座椅跟着孩子一起“长”,解决孩子们“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