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屡禁不止:断裂的信任该如何重建?-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近日,一游客在广西南宁的路边摊购买榴莲时遭遇“鬼秤”,仅八斤重的榴莲却在商家的电子秤上显示十八斤,面对这样的情况,游客准备报警来处理此事,而这时商家不仅没有认识到错误,还出言挑衅道“来打我啊”,这样的发言也让大家纷纷留言很“刑”。在生活中,作为一个消费者,“鬼秤”这种事情我们难免遇到,到如今,曝光出来的次数多了,双方之间也面临着信任坍塌的风险。

“鬼秤”事件频发,源于部分商家道德观念的缺失。“鬼秤”事件已经并非第一次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个又一个的“典型”被处罚,却仍然阻挡不了个别商家赚“黑心钱”的脚步,这是商家忽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商家不惜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欺骗消费者,却在被拆穿后换成另一幅姿态,轻则“哭爹喊娘求放过”,重则“出言辱骂上拳脚”,殊不知“常在河边走,必然会有湿鞋的一天。”避免制裁的最好方法就是诚信经营。

“鬼秤”的加码成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信任建立的枷锁。博主b太最近因“鬼秤”打假事件频上热搜,受到消费者的大力支持,足以可见大家对于“鬼秤”的痛恨。都说“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然而部分商家却肆意挥霍消费者的信任,毅然决然地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逐渐造成了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质疑,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让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直到现在,人们已经在“要不要扶老人”的问题上增加了“购物时要不要带电子秤”,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负面事件的发生让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刻板印象,究其原因,就是“信任鸿沟”的不断扩大。

“鬼秤”必然需要处罚,但须知信任弥合才是处罚的目的。我们常常看到“鬼秤”事件的结局是罚款,每次的罚款都被大家直呼大快人心,但是我们更该看到,物质层面的处罚并非这一举措的真正目的,规劝、改正才是处罚想要的结果。一些弄虚作假的商家更该看到这一点,通过革心易行来重构自身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把诚信经营这个金字招牌发扬光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夫子的观点为我们点明了诚信的重要性,更为做生意的商家指明了道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该保持初心,不要为了赚所谓的“快钱”而丢失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诚信,比如自己……

来源:红网  胡以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