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整治违规预约入校背后,是亟待降温的“暑期研学热”-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周梓涵(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7月24日发布的《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中称,7月21日,一支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合计收费约150万元。通报明确,依据《北京大学校门秩序管理规定》《关于北京大学2023年暑假校友预约入校的通知》等规定的相关要求,经研究,北京大学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不再具有预约本人及同行人员权限。(7月25日 央广网)

北大出手整治“钻空子”违规入校,实际折射出当前“暑期研学团”市场的空前混乱。不少机构打着带孩子“进高等学府感受浓厚人文氛围”“去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光辉历史”“到野外探险锻炼生存能力”等等旗号,大力宣传“行走课堂”“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实际却是领着孩子们走马观花,扰乱破坏公共环境秩序,违规贩售公共资源,甚至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问题。“暑期研学热”需要降降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相关乱象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家长对多元教育的重视、无奈和妥协。

“暑期研学游”,有人称之为“两头骗”的艺术。一位网友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留言:“暑期研学就是为抚平成人焦虑的碎片化教育外包。”它精准抓住了当前很多家长的心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看到当前教育内卷的现状十分焦虑,不愿浪费“宝贵的暑假”。然而,横在他们面前的却是现实的鸿沟,很多双职工家庭缺乏时间和精力带孩子跑博物馆、进高等学府。他们并非全然不知很多研学游的效果不佳,但自己也不清楚“行走课堂”“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暑假应该怎么过,只能尽量选择价格高一些的研学团,期望着高消费能换来优质体验,这是一种深切的无奈和妥协。

但事实上,钱换不来充实的暑假,不少研学旅行所打出的旗号,有的是无法落实的虚言。很多机构资质不全,所安排的活动不仅不合理,甚至有可能危害孩子的人生安全。孩子以自己的视角看待世界,时常不能有效和家长表达出所面临的危险,家长单方面从机构带教老师处获取信息,往往意识到情况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几个临时上岗、缺乏专业知识的老师,领着几十个懵懂的孩子到处走,其中的风险值得警惕。

这些名头响亮但操作粗疏的机构,应该受到监督和惩戒。但即便是真正领着孩子去遍博物馆和名校的研学旅行,也收效甚微。社交媒体平台常见普通游客对研学团的抱怨,带队教练只顾着拍照发给家长,以显示“钱没白花”“机构十分负责”,孩子们则在公共场合肆意吵闹。对于很多年纪较小的孩子而言,去理解博物馆里的文物故事,或者去感受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都是一件颇为费力的事。当他们和很多同龄孩子在一起,身边又没有合适的讲解员,研学旅行的效果可想而知。他们成群结队出现在任何被冠以“人文气息”的地点,破坏公共秩序,极大干扰了普通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研学旅行的暴利,也带来了违规贩售公共资源的乱象,比如本次北大违规预约进校事件。研学旅行热催生的各类问题,都不应被忽视和略过。

“暑期研学热”该如何降温?笔者认为,整治违规运营机构只是第一步,但症结还是在于家长们急切为孩子追求良好教育,但最后妥协于客观现实的心理。在政府大力推动“暑托班”走进社区、街道的当下,很多双职工家庭假期“带娃难”的困境有所缓解,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暑托班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毕竟有限,想要为孩子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教育,想要让孩子看见外面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这个角度讲,去批判父母花冤枉钱把孩子送去研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社会各界需要进一步思考,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暑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孩子“负责”,什么样的假期才是孩子真正的“人生财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