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颖轩(重庆大学)
开车上下班、上课穿裙子、在校点外卖……近日,湖北省一小学教师被家长以各种“无厘头”由头举报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由此,因“扩大化举报”甚至“不实举报”引发的师德负面舆情,让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履薄冰,甚至出现了少数教师因害怕“多做多出错”而索性“躺平”的现象。(10月31日《光明日报》)
教师被家长“扩大化举报”引发热议,这再次反映了教师权限需要被重视,也再一次触及了长期以来热度不减的家校矛盾问题。同时家长这种“无礼”行为背后,也暴露出他们内心的不安,以及对教育整体环境的不信任。诚然,教师的行为需要被监督,毕竟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符合事实的举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刹住歪风邪气,给学生们一个明媚的学习环境。但严重偏离事实的,甚至离谱的恶意中伤,则无疑会让教师无所适从,困于自证,选择“躺平”。
教师被恶意举报,不仅会让教师压力倍增,热烈的教书热情被现实的冷水浇凉,更会让教师陷入“不敢管”的泥潭。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防范意识和敌意,会让教师闻之色变,陷入旷日持久的、无妄的麻烦中。但是,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只有站着,才能教出挺直腰杆的学生,但现在的恶意举报让教师为避免家长“挑三拣四”索性不管事,那这还如何好好地教书育人呢?这着实让人遗憾。因此,家长应在监督过程中擦亮双眼,学会给教师“松绑”,警惕让恶意举报浇灭教师的热情,成为压垮教育信心的稻草。
实际上,家长和老师应该是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合作伙伴,而不应走向互相带有敌意的尴尬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说:“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学生是顶点,家长和教师是底边的两个点。底边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短,顶点越高。说明家长和教师距离越远,学生的发展水平越低;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发展水平越高。”事实的确如此,但如今家校矛盾较为尖锐,由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缺位,巨大的鸿沟随之产生。窥探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当前教育观念有失偏颇。
长期以来,家长习惯于把教育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给老师,结果学校越来越封闭,教师压力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学校与家长的协作也有些欠缺。部分学校和教师害怕付出了沟通成本却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只将沟通停留在表面,深度不够,家与校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心墙”。但“一地鸡毛”的家校关系怎么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家校共育,家长与学校应当“双向奔赴”,而不是因恶意举报这样的糟心事而陷入无穷的角力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今年8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这从深层次上保障了教师的权益,也支撑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学校也应该站出来为教师“撑腰”,提升治理能力,成立家校委员会,促进家校良性互动和沟通,对于每一条举报要真正落地核实,而不是让捕风捉影的谣言式举报肆意发酵,降低教育质量。
家长不顾事实黑白地“扩大化举报”教师,滥用举报伤害教师的情感和权威,百害而无一利。擦亮双眼看清越界监督的“红线”,与学校和教师打好配合,为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出一份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才是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