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逼吃粪,法治被迫蒙尘-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福建省龙岩市侨育中学学生被迫吃下粪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一名男生在公厕中用手指伸入排泄物中,随后被逼迫着把手指上的排泄物放入嘴中,视频拍摄一方还不断传出“吃”“全部吃下去”的要求。

突破人性底线的视频内容带给不少观众冲击感和愤怒,让事件迅速发酵。10月3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龙岩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龙岩市多部门已介入,正积极处理此事,对于处理措施和学生状况,将发布情况通报。紧接着,记者从龙岩市公安局永定分局了解到,由于涉案人员为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警方不予公开案件详情。

相信不少公众像笔者一样,都被这则短短的视频所震撼,感到愤怒。“吃啊”“全部吃下去”“吞下去”……施暴者的无理要求却说得如此肆无忌惮、理直气壮。更让人心悸的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肆无忌惮、理直气壮,来自于自己的未成年身份,来自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值得思考的是,一次次校园极端霸凌之后,很难不怀疑,《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是要保护谁?是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还是保护部分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之后不被追责?学生被迫吃粪背后,是法治被迫蒙尘。

学生被霸凌、被迫吃粪事件早不是首次。今年7月,山西介休便发生13岁男孩被3名未成年人逼迫吃粪事件,在此段视频里,几位未成年人的言行则更是狂妄。视频显示,男孩胆怯地拿起排泄物,放进嘴里后发出咳嗽干呕的声音,一名施暴者便说:“他想吐出来”,不知道用了何种威胁手段,男孩用带着恐惧的声音说“不不不,不用,我吃”。最终事件以4.5万元达成和解,三位施暴者未得到任何惩处。

而霸凌事件更是不在少数,就在前一天,湖南娄底冷水江一女孩疑似遭群体霸凌事件还在引发热议;而9月底的“大同未成年人欺凌事件”,两位施暴者的欺凌甚至性侵行为持续达一年半,因为其性质之恶劣、主观恶意之深、霸凌时间之长,引发社会极大关注。但即使是如此一件人神共怒的事件,也仅仅以欺凌者接受训诫结束。

这样一系列极端欺凌事件后,或赔钱或训诫,霸凌者便轻易全身而退,留下被欺凌者独自面对或将持续一生的噩梦和委屈。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惩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了施暴者,却让社会在一片哗然中,没了安全感。一位网友写道,“知道拿这些恶魔没办法后,更不敢生孩子了,既害怕他成为受欺凌者,更害怕他成为施暴者”。

当官方公布“大同未成年人欺凌案”处理结果,了解到两名施暴者仅仅是接受“训诫”之后,一名大同当地的母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两位欺凌者已未到学校上学,“我们更关心两位欺凌者的去向,担心转学到其他学校后祸害其他学校的孩子”。是的,在这些惩处结果的影响下,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景:憋屈的受害人家长,担忧的同龄人及家长,或一辈子都走不出阴影的受害者,沸腾的社会舆论,以及赔点钱、轻轻的训诫便可全身而退、换个地方就能继续作威作福的“施暴者”。这不公平,也不合理,更不符合法治精神。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写道,“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未成年人保护法》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特性和身心特点,对于一些未成年的违法犯罪者“开绿灯”,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这背后的人文关怀值得肯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绿灯”却成为了不少未成年人作威作福、知法犯法的“护身符”。不难想象的是,当几位未成年人强迫同学吃粪便时,其背后最大的底气或不是家庭的权势、不是学校的不管不顾,而是自己的未成年人身份,“就算我错了,又有什么后果呢?”这也使得我们难以回答《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的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

这不是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否定。的确,保护受害者的同时不将未成年人施暴者“一棍子打死”,只是这种兼顾应该是以受害者的最大利益原则为第一位的,这种兼顾不能违背公众的朴素正义观念,这种兼顾应该增加社会的安全感而非降低公众的安全感。

回到本次学生被逼迫吃粪事件,有关部门应该严查、细查几位施暴者除了强迫受害者吃粪,还有什么欺凌行为,既不被一些极端民意裹挟,也要看到沸腾愤怒的民意后对正义的渴求,为被欺凌的孩子撑起正义。但要认识到的是,要真正地保护更多的孩子不被欺凌,不让更多的孩子在肆无忌惮中成为霸凌者,不让公众对于正义的渴求一次次落空,不让法治再次蒙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该提上日程了。


网站地图